甲午秋岁,末学有幸参加净土祖庭长安香积寺慈善功德会组织的2014年终南山供僧活动。
作为一名在南方长大的佛弟子,对终南山的了解除了神秘就是敬畏,因为“天下修行,终南为冠”很多古大德传记中都少不了终南山的痕迹——曾经有机缘看某位头陀传记,因其文中有很多篇幅描写终南山修行和殊胜的法缘,因而更增加了对终南山的仰慕和渴望。
香积寺慈善功德会每年都有对终南山住山出家师父的道粮供养,这些来自各地善士发心供养和筹集来的物资,必须要由有真正发心、身强力壮的人在大雪封山前背负上山,供养给住山的出家师父。
今年他们的供僧活动是从十月五日开始的,那天,终南山佛教协会会长、香积寺方丈本昌大和尚亲自出面召开了六十多位志愿者做了供僧启动仪式。当天,由于第一次进山,除了激动和兴奋,加上人多天气也热,除了身体上感觉特别累外,思想上几乎一片空白。
十月六号这天,又一次随老候进山了,这次人少粮多,每位发心菩萨都负重,我自告奋勇承负两份完整道粮,外加一瓶油,应不低于七十斤重吧,相对于五号的热身来说,今天可真动真格的啦,五百米后,顿感千钧重担压在肩头,但每位道友都走得很小心,都怕损坏这十方供养的资粮。
一公里后,开始减负,沿途有几位师父,这时,几乎负重的道友全都汗湿衣衫,气喘吁吁。大家又开始分担过重的道友的负重,很无私,很关心,到竹林茅蓬时,大家休整,又要整体减负重。
我看这一路走来,满山的树叶都被我们的共同服装颜色给染黄了,竹林茅蓬位于小石桥上边,绿竹摇曳,泉声清清,红瓦土墙,真是修道的好地方啊!末学不禁的赋诗一首 以酬同伦:
一路秋叶漫山黄,汗滴石桥紫泉淌。 绿竹拂动云升处,数间红泥小瓦房。
在一处稍平点的地方,大家休整午餐,说实话,我一贵州人,很难适应西安的一馍两杯水,三下五除二式的战斗午餐。想到餐后还要负重去清凉茅逢,强制吃掉一个馍,然后我们又分道两路,我坚持去最难行的清凉茅蓬,老候菩萨又带着我们钻进了茂密的树林......世事就是这样,当你认为快到终点时,其实才开始。
我和几位师兄疲惫不堪的向上爬,十米,二十米………当累得快撑不住时,转弯一回头,竟然茅蓬出现在眼帘,同行一道友连呼这不科学嘛,怎么这么快就到了呢?哈哈哈,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参加供僧的小乐趣。
我们隔蓠芭问讯,有回讯,一位居士来打招呼,我们道明来意,居士去轻扣老和尚房门,一小会,一位老和尚出门合十,我们全体还礼后,同道们在分道粮,我就四顾此地!
书云自古名山僧占多,不虚啊,一个小须弥,四方吉祥,院中植一树,曰梨,这应是茅蓬主人的一种无音法语吧。数根枯木搭建的柴门,在夕阳下,显得很古朴。有同修请法,老和尚慈悲开示止观法门,自在的斜坐在夕阳下,好一幅绝美的图啊,有诗为证:
数根枯木搭柴门,半掩青天半乾坤。 老僧斜坐夕阳下,满山有情听经声。
后来私下听说这位老和尚已二十余年未下山了。师父很慈悲的送我们到柴门外,正碰上又一位满负重的信众上山。古德说,若人安心修道,自有十方供养。真是不可思议啊,难能测度,我们一行踏着夕阳揣着疲乏,集合队伍,返回出发地,此行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难行能行,自转凡心! 感恩香积寺慈善功德会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全体发心的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三宝弟子甘露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