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所列的五种正行中,持名(称名)正行叫做“正业”,其他四种正行叫“助业”。除此之外,善导大师还提到,杂行便是五种正行以外的诸善万行。
善导大师主张,修行者应当舍弃杂行而归于正行;在正行中,又要专门修行正业,停止修行助业。于是,只有称名念佛为正行正业,其他修行方法都是助业或杂行。净土宗的持名念佛的特色,由此而确立,并盛行于后世。
善导大师所倡导的称名念佛(持名念佛),乃是一脉相承自昙鸾大师与道绰大师昙鸾的口念称名的方法。在昙鸾大师的净土思想中,便已把“称名”变为独立的念佛方法,并且明确地提倡“口念”圣号的重要性。而在道绰大师的净土思想中,专门把修行弥陀净土的方法分为正学与兼学二种,以称名念佛为正学,其他诸法为兼学。
善导大师继承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的净土思想,并提出正杂二行和正助二业的说法,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为正行正业,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而清晰的净土宗修行体系。
另外,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偈》中,引用天亲《净土论》云:“若有愿生彼国者,劝修五念门。”五念门是:一、身业“礼拜门”,二、口业“赞叹门”,三、意业“忆念观察门”,四、作愿门,五、回向门。大师特别强调说,“五门若具,定得往生。”而且做到每一门都要与上面所说的三种心契合,随起业行,不问多少,皆可名为往生净土的真实业。
第三、作业。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偈》中,强调依“四修法”策励日常的实践。四修法是:恭敬修、无余修、无间修、长时修。
(一)恭敬修:就是以恭敬之心,专门礼拜弥陀圣像或口称弥陀圣号,及彼一切圣众等;所以名为恭敬修。
(二)无余修: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忆念阿弥陀佛及净土圣众,乃至观察、礼拜、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皆可,例如:观察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但不可杂修余业;如果修行者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其他诸佛及功德,乃至回向其他胜处、净土、福报、善果,皆为其余杂行。
(三)无间修:所谓相续不断地修行身口意三业,恭敬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回向发愿,心心相续,不以其余诸业来间杂;换句话说,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乃至回向发愿,心心相续,无有间断。又在身口意三业的修行中,不以贪瞋烦恼来间杂,随有犯戒则随其忏悔,不令隔念、隔时、隔日,经常使自心保持清净,亦可以名为无间修。
(四)长时修:修行者要以一生为期,心行相续,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诚如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偈》中所说,如果修行者能够按照四修法所说的实践,做到至诚恳切地持名念佛,则念念相续,等无间断,能够做到以一生为修行净土的期限者,有十人修持,就有十人可以决定往生;有百人修持,则有百人可以绝对往生。这就是因为专修念佛者摒弃外面杂缘的干扰,就能获得正念的缘故,与阿弥陀佛本愿能相应的缘故,不违背如来教敕的缘故,随顺佛语的缘故。
反之,如果想要舍弃专修而修杂业者,那么结果会是,一百个人中难得一二人往生,一千人中难得三五人往生。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杂缘乱动而失去念佛正念的缘故,与阿弥陀佛本愿而不相应的缘故,与如来教敕而相违背的缘故,不随顺佛语的缘故,系念佛号而不相续的缘故,忆佛念佛而常常间断的缘故,回向发愿而不殷重不真实的缘故,贪瞋诸见烦恼而未间断的缘故,无有惭愧忏悔心的缘故。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