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长安香积寺慈善功德会终南山供僧活动从十月初开始拉开帷幕。伴随“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曲子,我们开车进入巍峨峻岭的秦岭山脉。一路上山色秀美,映入眼帘的如同一幅风景画——野菊花开,万山红遍,泉水叮咚,秋色迷人,使人仿佛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我们供僧组的路线是石砭峪老龙桥至上天池一线。在石砭峪脚下的农家乐我们大家下车准备登山道粮背包。我们把供僧的道粮及生活日用品分大家分别装包背上。在侯师兄的带领下踏上供僧的山路,去寻找那被现代社会所遗忘的角落。
雨后初晴,崎岖的山路略有泥滑,必须步步坚定,时时留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半山腰处忽然出现了一间很旧很原始的土屋寒舍。领队的侯师兄给我们介绍,这是第一站苦行舍。
我们大家上前扣门,出来一位身穿黄色僧衣的年轻师父,向我们还礼问讯。师父脸上表情不喜不怒,庄严平静。我们以恭敬而好奇的心情走进师父简陋的房间——屋里一个破旧的板柜上供养着西方三圣纸像,柜下一个简易的拜垫。房间用土坯隔了里间,是师父做饭和休息的地方,室内所有用品都很简陋但放置却很整洁。
我们在佛堂拜了佛便出来,给师父告完假继续出发。师父合十目送,那冷静的目光包含着一份真挚的谢意和祝福,也似乎有一种祝愿的救度和期盼。此时无声胜有声,给人引申了无限的思绪。
我一边前行一边思索着师父的意境。我们认为师父是苦行僧,离开了现代社会繁华的生活独居深山老林苦修,他在追求着一种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什么力量使他摆脱了物欲横流的人间生活,是什么坚定的意志,在支撑着他的生命,他在储备着一些怎样的人生责任!
一会儿工夫我们又到了第二站。这里开垦了大约一百平米的院落。有三间土屋旧的瓦房。里面住着一位比丘师父。我们招呼问讯,师父出来迎接我们进屋。里面一明两暗,中间一间敬有佛像,旁边是生活区,也放了一些简陋的农具和生活用具。
师父给我们摘了他院子的果子吃,还给我们开示了一些修行问题,然后我们放下了供品告别后继续前行。师父喜悦合十相送。那淡淡的微笑将蕴藏着多少智慧!是感动;是渴望;还是期盼,使我不得而知。
就在这一路思索中,不觉又来到了另一个山头。一个比丘尼的茅棚,带队的侯师兄给我们介绍了这是第三站的供养。这里也是三间基本相同的破旧土房里边住着一位比丘尼师父和两位护法女居士,我们到此很快给我们取出了供佛的水果招待我们。在大约百十平方米的院落师父种着蔬菜,我们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师父给我们开示,有几个师兄请教师父问题,师父在耐心地讲着三世因果经,好几个师兄泪流满面向师父礼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放了供品继续前行。
踏着狭窄的山路我们又来到第四站。这里用篱笆围成的农家小院。里面种着萝卜青菜等。我们问讯招呼,一位比丘师父从那土房出来迎接我们进了小院,热情地给我们倒水,摘着他种的圣女果,拔萝卜给我们吃。师父给我们讲着他在这里的修行情况,忽而也有野兽出现,但不伤人。休息片刻后我们放下供品,和师父合影留念后继续前行。
艰苦的环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优越的生活使人意志丧失,鲜花无悔凋落于风雨,因为它有一段生命的美丽,人生无悔在泥泞中跋涉,因为他有一个苦苦的追求。如何打造生命的真谛,创造高级灵魂的未来,这是对于命思想有崇高追求人们的想往。思索之中不觉已登上了终南山的高峰——上天池寺。它是四面临山围成了一个约两亩地左右的小寺院。虽然小,大殿小殿都不少。还用土墙圈起来,里面住着一位原来在香积寺受戒的释一增师父。师父热情的招待了我们。随后我们在寺院周边参观,这时已夕阳西照,秦岭山脉显得格外地壮观。远远望去真是江山如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真是叫人陶醉了无比的喜悦当中。无怪毛主席在诗词中写到:“江山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那无言的歌,还有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隐士们远离人间繁华生活,深居大自然深处,唱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道地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我们告别了师父缓缓下山,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边思索着师父们的内心境界。打罢春来是夏天,春夏秋冬不一般,少年之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日出日落,这样轮回何时到头!他们在这里寻找着人生的解脱之道,感悟着释迦牟尼佛更高的思想境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之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边,我们供僧团队下了山,戴着万般思绪,告别了雄伟壮观的秦岭,结束了一日的供僧之旅。
心情的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深山密林的苦修僧侣们那闪耀着无限光环的灵魂不时地浮现我眼前,使我不禁感叹!人生无悔,虽然一无所有,因为他有一个长长的希冀!苦也无悔,累也无悔,只有无悔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感叹之中使我不仅想起了普贤菩萨的谆谆教诲:“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宏良于长安香积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