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之宏文,对创立净土宗,有“集大成于前,开先河于后”的美誉;不仅对净土宗有“开宗立教”的创立之功,而且对净土法门的实践也有非凡的指导意义。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对往生弥陀净土的人来说,可以奉为修行净土法门的“金科玉律”,并且要崇敬如经。
善导大师特别倡导弥陀大悲愿力,偏救生死苦海中的凡夫众生,才建立西方净土,至于圣贤之辈,已得不退转之位,大可不必担忧他们再受生死之苦。例如:溺水之人,非急救不可以脱险;而本在岸边的圣者,何须去救济?
生死凡夫的往生,所依仗的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力”的摄受,但往生的净土是弥陀的“报土”,而非是“化土”;所谓往生“九品”,并无圣贤之份,全是凡夫。换言之,只有凡夫往生弥陀净土才有九品的差别。
虽然弥陀所发“四十八愿”愿愿不舍众生,但在凡夫往生之前,则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亦即具有往生的正因,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之间,彼此相资。否则,“因地不正,果遭迂曲”也。那么,只有建立正确的因地修行要素,才能乘着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往生净土。善导大师对于往生的正因,在《往生礼赞偈》《观经四帖疏》等注疏中,叙述了很多指导性的往生方法。总括而言,可以归纳为:安心、起行与作业三种因行。
第一、安心。安心即往生者必须具备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一)至诚心。至,是“专”之义;诚,是“实”之义。我们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欲生弥陀净土者,应当要发专至诚实的心,依凭“持名念佛”之心,必须真实不二,犹如通途教所说“正念真如”一般,而以虚伪心称名作善是绝对不能往生的。必须依靠他力弥陀本愿力,结合自力即自身所具的求愿往生之心,所以名为至诚心。据《观经疏》而言,至诚心即是真实心,亦即真实求愿往生弥陀净土之心。在《往生礼赞偈》中,善导大师解释至诚心说,“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身口意),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二)深心。据《观经疏》所释,深心是真实信心。修行者必须具有真实地深信阿弥陀佛本愿之心,而能做到毫不怀疑。深心,又开分为二种深信:1、信机,2、信法。
1、信机。此即相信自身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具足烦恼,善根薄少,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专不生净土”。所以,久远劫以来,在娑婆秽土中,生死不已,流转三界,而不得要法,出离六道“火宅”。
2、信法。此即相信并知道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取众生,以及执持弥陀圣号,即便是下至十声、一声等,决定能得往生。无论信机还是信法,修行者都要做到无有半点疑心;而信机与信法,实为一体,才可以称为深心。
(三)回向发愿心。此即要把自己修行中所作一切善根,都要回向发愿往生净土,或者回施一切众生,同发愿心而往生净土;在往生净土之后,还要不舍众生,回入秽土教化与救度众生。如是“具足三心必得往生”。
因此,往生净土者,必须是三心具足,缺一不可。
第二、起行。简单来说,起行即起身口意三业之行。身业是礼拜阿弥陀佛。口业是称赞阿弥陀佛及一切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意业是专念观察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等。
善导大师把往生净土的修行分为两种:正行与杂行。
所谓正行,就是专门依据净土经典所说的修行方法而修行,一共有五种,分别是:1、读诵正行,2、观察正行,3、礼拜正行,4、称名正行,5、赞叹供养正行。
1、读诵正行:专门读诵净土法门的根本经典:侧重于信的《阿弥陀经》,侧重于愿的《无量寿经》和侧重于行的《观无量寿经》。当然,也可以读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普贤菩萨行愿品》二经。
2、观察正行:即观想念佛,修行者意业做到时刻观想西方净土的依正不二:国土清净庄严和佛、菩萨清净庄严。
3、礼拜正行:修行者身业要做到专心礼拜阿弥陀佛。
4、称名正行:修行者口业做到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据《念佛圆通章》而言,要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程度是再好不过了。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5、赞叹供养正行:修行者专门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及极乐世界的庄严,供养阿弥陀佛及西方净土的庄严。例如:平时在佛前可以香花灯烛果做供养,也可以在“西方变相图”下设斋供养等。
|